11/27劍潭山環境教育館永續論壇(三)
- visionunion
- 2024年5月15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11月27日(一) 為劍潭山環教館第三場永續論壇辦理,邀請到徐貴新副教授、林一善負責人、郭連進講師、陳超仁講師以及與會的來賓共計有十多位。論壇開始之前,講者及與會來賓一同參觀了環教館的主要場域及設施,了解目前的概況,有助於論壇進行中,給予實際的參考建議。
另外,今日與會者有口福了,徐貴新老師帶來了咖啡機沖泡了四種口味的咖啡,分享與會者。喝過之後,確實會想再來一杯(足足喝了四杯)。

徐貴新副教授介紹了這些年來,他協力台灣各地社區的概況,以故事性來吸引民眾,利用話題來炒熱氣氛,並找企業來支持、贊助社區的相關軟硬體。尤其是徐老師就其任教的東南科技大學某處屋頂,施作「生態露臺」,歷經13年之久,還藉此課題發表了三篇學術文章,堪稱典範之作,劍潭山環教館的綠屋頂可以來典範轉移,學習操作一番。
林一善負責人分享的是「食農教育」,主要從幾個不同面向來說明食農教育的理念及其落實。最令人有感的就是身土不二的概念,其意思就是,我們就是所吃的食物所養成的。所以,吃什麼? 是要挑剔的,就是要挑食物吃。另外,我們經常會執著於某種味道,我想到的就是媽媽的味道。林老師帶給我們要思考吃這件事,而不是好吃這件事。
郭連進講師首先建議要做社區的植物種類盤點,就此基礎資料來推進未來的發展。並且建議未來的香草園區的發展上,在公園周邊種植土肉桂,不僅可做藥膏,還可以做防蚊液,結合社區活動或參訪活動,來帶動劍潭山環教館的體驗深度。植生牆則建議改種爬牆虎,屋頂的香草花園建議改種到一樓後方的草地區,蔬菜原則蓋種到屋頂等等,相當實用且可行性高。
陳超仁講師主要講述的是,社區的生態環境營造,先由衛星影像圖上,來看劍潭山環教館的位置所在,指出其身處生態綠帶的優勢。保安林地的屬性,保障了長期不受破壞的優勢,再從其中找出生態特色,由鄰近山區找出在地物種,移入劍潭山環教館周邊,形成綠色生態示範社區。而後,可由此開展相關具有在地特色的環教體驗活動及課程。
交流時間,大家紛紛提出許多觀點與問題與講者討論著,並建議劍潭山環教館明年應組志工參訪團,來到東南科大徐貴新老師的「生態露臺」學習。陳超仁老師建議香草園區應種植一些台灣原生香草,例如;馬告、仙草等。最後,則是與會者建議召開一場,以在地社區居民為主的工作坊,將居民的意見與學者專家們的建議,化為共同的願景。
臺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廣告
Commentaires